药物控制措施
青枯立克200ml+大蒜油15ml+沃丰素25ml+有机硅兑水30斤进行均匀灌根(同时喷雾效果更佳),3天1次,连用2-3次;病情控制后,转为预防。
备注:新棚区发现死棵,重点灌得病行和临近得病行的4-6行。老棚区因重茬严重,病原菌多,建议全部灌根2次。
草莓根腐病主要是由于土壤湿度过大,化肥施用不当时易发根腐病。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,叶缘变成红褐色,逐渐向上凋萎,以至枯死。支柱从中间变成黑褐色而,根的中心柱呈红色。
农业防治措施:
选择平坦地区栽植;种植前彻底清除田间前茬病残体;高温闷棚;减少氮肥、磷肥的使用,增施中微量元素,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,深翻土壤,增加透气性;高垄栽培,覆盖地膜,降低湿度,提高地温;雨后及时排水,做到膜下浇水并小水勤浇,有条件的采取滴灌方式。
化学防治措施:
对于草莓根腐病、枯萎病、黄萎病、青枯病造成的死棵,可以使用如下物进行控制。
预防方案:
1、定植前:青枯立克150倍液稀释进行蘸根。
2、缓苗期:用青枯立克150-300倍+地力旺300-500倍+沃丰素600倍灌根1次。
3、苗期:用青枯立克150-300倍+地力旺300-500倍+沃丰素600倍灌根或1-2次。
4、坐果期:使用青枯立克150-300倍+沃丰素600倍+有机硅2-4次,间隔7-14天,病害高发期复配大蒜油1000-1500倍或其它化学。
控制方案:
使用青枯立克150倍+大蒜油1000倍+有机硅同时进行灌根(1遍)和(2-3遍)。病情严重时可同时复配其它化学剂;重点喷一下茎基部位。
备注:新棚区发现死棵,重点灌得病行和临近得病行的4-6行。老棚区因重茬严重,病原菌多,建议灌根2次。
草莓根腐病症状:
主要侵染根部,根部呈红褐色,叶片染病叶缘发黄、变褐、坏死至卷缩,病株表现缺水状,逐渐向心发展至全株枯黄。
急性萎凋型:多发生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,地下部发病迅速,特别是雨后初晴叶尖突然凋萎,全株青枯
慢性萎缩型: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植株矮化萎缩,下部老叶叶缘呈紫红色或紫褐色,后全株萎蔫
草莓根腐病发病规律:
凉温病害
在土壤中存活,由病株、土壤、水和农具带菌传播。
高湿、积水地块、黏质土壤发病严重
连作、土壤缺乏有机质、植株生长势弱、偏施氮肥、种植过密发病严重。
草莓根腐病防治方法:
一灌:青枯立克90倍(浓度调控在60-150倍)+地力旺150倍+沃丰素600倍灌根。
三喷:青枯立克90倍(浓度调控在60-150倍)+大蒜油1000倍连续2天,第三天用青枯立克90倍(浓度调控在60-150倍)+地力旺300倍+沃丰素600倍。
可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, 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
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抑制作用
提高与抗病代谢相关的防御酶
根腐病危害草莓主要有两个原因,一是苗子本身带菌,二是土壤带菌,这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。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,由病土和病苗传播。土壤中的孢子在晚秋或初冬侵入根部后出现病斑,后在病部繁殖,借助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,孢子侵入主根或侧根尖端的表皮,菌丝沿着中柱生长,后中柱变成红色、腐烂。病原菌在土中可存达数年。条件适宜时可进行多
次侵染。栽种过程中,很容易给草莓造成伤口,病菌随着伤口侵染,一段时间后病害发生
草莓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,是草莓栽培中大面积发生的一种根部病害。草莓根腐病分为草莓根腐病(全根腐烂)、草莓白根腐烂(根腐烂成白色)、鞋带冠根腐病(受害根似鞋带状)、红中柱根腐病(根部中柱变成红褐色,由内向外腐烂)、黑根腐病(根呈黑色或棕褐色,由外向内腐烂)五种。
草莓根腐病防治方法
连作地要进行改土,减少土壤中病菌的传播。可在定植前施用奥农乐+有机肥进行调土;选抗病品种,如甜查理、达赛莱克特等;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、农家肥,避免烧根和二次污染;增施磷钾肥,以增强植株抗性;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,尽可能覆盖地膜,提高低温,减少病害;雨后及时排水,采用微喷滴灌设施,尽量不要大水漫灌,避免造成积水;中耕尽量避免伤根。